就在外界纷纷猜测,刘强东频繁转让京东系公司股权,是不是要彻底隐居幕后、坐享妻儿生活的时候,所有人都没想到,传闻的主角会在“双十一”最紧要的时刻,以一种超乎意料的方式出镜。
按照之前的媒体和网传爆料,刘强东这时原本应该在陪着娇妻章泽天美国待产,但随后有消息称,刘强东本人实际已经回国。什么原因,让东哥这时悄然回国?

突如其来的犀利邮件
这注定是京东管理层们神经高度紧张的一次双11。
在双十一最后的攻坚时刻,京东全体管理层突然意外收到了一封来自刘强东的群回邮件,措辞异常犀利。
刘强东在邮件中的训话颇有痛心疾首之感——“目前我们的零售业务经营文化在逐渐丧失,随着我们的3c家电业务的成功,很多兄弟开始夜郎自大、沾沾自喜,以为掌握了定价权,丝毫不再关注我们的低价优势,这样下去早晚会成为第二个苏宁!
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表示,这封让人深感意外的邮件。是刘强东在回复京东集团副总裁谢帆关于双十一的邮件时,突然通发给了京东全体M级的管理群组。
刘强东在邮件强调,“你们零售应该每年都要举办数场零售文化和经营理念培训会,绝不能成为了第一就忘记了低价是我们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础性武器。”
邮件中,让刘强东大为震怒的原因,是由于对京东平台的价格体系已经丧失竞争优势,换言之,东哥觉得京东“太贵了”,并且还在越来越“贵”。相应的,用户在流失,转投其他网购平台,而京东管理层对此则有些迟钝。
这封邮件多少打乱了京东的双11节奏。媒体称,收到邮件之后,京东高层在紧锣密鼓的双11之外,开始临时发起了一个项目,名为“守护京东低价心智专项行动”。京东小二纷纷开始与厂商再次沟通,重新追加价格条款,一时间陡然手忙脚乱。
这也呼应了近几日双11刚过,五粮液、泸州老窖就集体声讨京东的话题,时间如此短,骤然要压价,沟通一定难以充分有效,运营必然就简单粗暴,也一定会招致商家逆反。
保价格还是保盈利?
京东初期,靠着在3C领域供应链的强议价、账期能力和低价定位,顺利走到了今天。为这,刘强东当初没少和3C厂家“干仗”,粗暴的定价策略甚至被当当创始人李国庆骂“傻大黑粗”。
这种低价策略也让京东一直亏损,直到2017年,京东才实现单季盈利,而2019年,京东才在全年财报整体盈利。不过,在经历了2019和2020两个年报盈利期后,2021财年,京东再度亏损35.6亿。而2022年Q1京东亏损29.91亿,Q2则盈利43.76亿。
从以上数字来看,京东盈利的临界点很微妙,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但稍不注意,京东就可能在赢利点挣扎。对于管理层而言,精细化运营与价格策略的运用,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而刘强东这次强势介入价格策略的制定,也可以看成是对现有管理层的一次“纠错”。
如果没有这次疫情,京东也许能在新任核心管理层的领导下,走出盈利点的盲区。但这次疫情,让所有企业都意识到盈利与现金流的重要性,特别是京东这种拥有超过40万员工的超大型企业。公开数据显示,截止今年上半财季,京东现金流及现金等价物约为788亿。而仅京东物流一家子公司, 2022上半年员工福利薪酬支出就达到了206亿。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京东的价格策略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有分析认为,随着直播带货的兴起,让李佳琦等为代表的主播群体,逐步在用户心里洒下了“直播低价”的种子。而京东随着规模的扩张,则试图把更多的重心放在服务上,希望用“高质”取代“低价”,让前者逐渐成为用户眼中京东的最大卖点,包括部分京东高层也认为,这是一个实现企业发展速度和盈利双赢的好途径。
但刘强东这封邮件,让矛盾瞬间回到了原点。
根据星网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综合电商平台中,天猫销售额占比超62%,京东占比约27%,如果单算京东和天猫,天猫占比69%,京东则为31%。而在去年,天猫销售额为5403亿,京东下单金额3491亿——但注意,在电商行业中,下单额是比销售额明显更宽泛的口径,一般来说,销售额是下单额的6成。总之,如果按照星网数据,今年双十一,只算天猫、京东两个平台的话,天猫蚕食掉了京东9%的份额,一进一出,差距又拉大了上千亿。
除此之外,短视频电商平台也已加入双十一战局。据公开数据,截至10月31日24时,抖音商城交易额同比增长629.9%。而双十一期间,快手电商短视频订单量同比增长超515%。买家数同比增长超40%,搜索订单量同比增长超70%。快品牌GMV同比增长超80%。而这些数据的增长,也许大部分都来自于被京东之前忽视的“低价”类商品。
在经济复苏前景还不明朗的这几年,用户的消费天平,又开始向价格倾斜。而京东现有高层对于利润和所谓“高质高价”的“执著”,正在让更关注价格的消费者群体望而却步。
有内部人士透露,其实京东高层对于“高质量”发展有一定共识,但当前疫情因素和整体环境发生了一些改变,刘强东这次强势训话,正是基于对现有形势的判断。而京东高层们对于形势判断的迟钝,也许是刘强东真正最“恼火”,并且匆匆回国的原因?
京东将迎来新洗牌?
实际上,自从2019年开始,刘强东就已经逐步淡出前台,并且开始大量转让京东系的公司股权。就在上个月,刘强东还转让了其所持京东产发,即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份,京东集团副总裁缪钦成为新任股东。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为缪钦45%,李娅云30%,张雱25%。
而这并非今年刘强东首次转让股份给缪钦。此前9月,京东健康、京东物流曾发布公告,刘强东将宿迁天宁、西安京东持有的45%股权均转让给京东集团副总裁缪钦。而张雱更是刘强东的嫡系,公开信息显示,张雱名下持有的京东系公司已经达到400余家,甚至比刘强东还多。
可以说,现在京东内部,类似于张雱这样管培生出身的刘强东嫡系,不仅很多,而且占据了不少重要的岗位。这些管培生曾被称为 “刘强东的御林军” 、“京东干部的快速通道”。这让刘强东即使转让了股权,并且放手管理权,也不啻失去对于京东系的控制。
其实,在2019年,刘强东准备淡出前台时,就曾对高层做出过调整。比如,京东前CTO张晨就是2019年6月卸任的。而差不多同一时间卸任的,还有京东前CHO、CLO隆雨。这两位“大牛”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业内资深人士,浸淫行业多年。其中,张晨跳槽京东前,为雅虎全球副总裁、雅虎北京全球研发中心创始人兼总裁。而隆雨则本是美国上市公司UT斯达康的高级副总裁、全球首席法律总顾问及首席合规官。
而当时,刘强东在回复隆雨离职时,曾提到,“Rain(隆雨)一直都是京东高速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变革的推动者…她主动提出让位给更年轻的管理者,寻求全新的挑战。”而这句话,其实也间接体现了刘强东在“后京东”时代的用人准则。
在刘强东授权的京东公司传记《创京东》当中,记录着这样一个理念,“鸡蛋从内往外打破是新生,从外施力打破就是破碎。”而这次,刘强东还会选择从内打破鸡蛋么?
当然,无论刘强东是否回归,其对于京东的控制从没有过变化,进退之间,布局谋划也从未停止。隐而未退,应该是现在,刘强东之于京东,最准确的表述。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n/28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