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小猪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三只小猪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很多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开阔视野、长见识。所以经常带孩子去一些地方、参加一些场合,希望孩子能够接触得多、见得多。父母不知道的是孩子是见得多了,但是真的就懂得多吗?真的能吸收到脑子里为自己所用吗?未必呀。

还有一种可以增长孩子见识的方式,往往被很多父母忽略掉——读书。

各位父母可以想一下:孩子每天接触的环境和人是不是都很有限。环境无非就是:家和学校。人无非就是:父母、老师、同学等等。孩子要扩大视野的话,基本就在这两个环境、三类人身上找吸收点。这两个环境、三类人如果本身水平普通的话,那么孩子的视野也基本在一个普通状态。

三只小猪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三只小猪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而读书对孩子的作用就不一样了。能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书籍都是经过时间筛选、相当有价值的。能从千里之外的国外流传到国内的书籍也绝对是经过筛选出的高价值书籍。孩子如果能认真读这类书的话,对孩子价值观的塑造、视野的提升、文化修养的提高都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

而且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如果孩子喜欢上了读书,就会顺带培养起钻研书中知识、背诵书中内容的习惯,这种习惯培养起来后,作为父母的你,还担心孩子学习的问题吗?

作为父母都希望孩子多读书,希望孩子能吸收书里的各种知识,感觉孩子懂得多了,显得聪明,在外面随口说出一个知识点,觉得有面子。再者觉得书读的多了,学习肯定不会差。无论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父母都是希望孩子越来越好。

所以自顾自的给孩子买了一大堆适合他年龄段的书摆在孩子面前,然后满是希望的站在孩子面前,对孩子说:“宝宝,来读书吧。”

书是什么?孩子和大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大人知道书里装的是知识,学的多了懂的就多。但是孩子呢?他们之前没有见过,在她们看到,书就是五颜六色的看起来似懂非懂的图画和一堆密密麻麻黑漆漆的方块字。

孩子刚看到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好奇,然后摸一摸、扯一扯,感觉没什么稀奇古怪的,就跑到一边,玩自己喜欢的游戏去了。把满怀希望的父母晾在那里。然后父母先是奇怪再是失望,最后得出结论:我的孩子不喜欢读书。好吧我的孩子不是读书的料。最后对孩子是满心的失望。

孩子真的不是读书的料吗?父母不要这么简单的判断。很可能是孩子读书的兴趣还没有被真正唤醒。在孩子眼里,每个东西都是陌生的,然后他对陌生的东西都是好奇的。这个阶段的孩子呢,看到一个东西如果能发声、能活动或者能展示各种动态的色彩,就会对这类东西产生兴趣。

而书本虽然有色彩、有故事,但是是静止的,所以做不到让孩子主动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我们父母不间断地引导孩子,通过父母为孩子讲书上的故事,让书上的内容和孩子互动,让孩子在欢声笑语中发现书上内容是那么的有趣。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发现书上原来还有一个新的、好玩的世界。

三只小猪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三只小猪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所以,我们家长要做的不是单纯地给孩子摆一堆书在那里,而是要带着孩子互动,带着孩子读书,也就是——互动阅读。

2003年香港中文大学做过一个实验,将86名幼儿园的孩子分为3组,三组分别是:进行互动阅读、不进行互动阅读、控制组(就是没有接受任何实验干预),最终结果发现互动阅读组的孩子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最大的提升。

互动阅读好处实在太多,给大家列举下:

1、提升孩子语言能力、间接提升智力;

2、提升孩子的想象能力;

3、让孩子感受感受亲子关系

4、感受比单纯阅读更多的游戏乐趣

下面展开说下:

1、在互动阅读的过程中父母给孩子指着书上的图画念文字,这个时候呢,孩子会听到很多平时口语中听不到的书面语。比如我们口语说鸟叫声是“好听的”,而在书上可能是“悦耳的”。平时我们说河水是“水很清”,而在书上可能是“清澈的”。

经常听这些故事可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词汇量增强了,语言能力自然就提高了。而且听故事,长阅历长见识,孩子的智力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注意这里切记,在4岁之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可以提高智力。但是过了4岁后,阅读对孩子智力提升帮助就不大了,但是依然可以提升孩子的认知水平。

2、不知道家长有没有阅读武侠小说的经历,很多读过武侠小说的人都会说看小说比看电视更过瘾。为什么呢?因为小说能描绘出电视剧演不出的感觉。比如,小说中形容一个剑客厉害,会说剑客身上那凌厉的剑气。看到这几个字,我们大脑中就会想象出那种锋利而有气势的画面。

而这种画面如果演出来可能会显得味道不足,如果用特效设计出来,可能又会显得有些假。而通过我们的大脑想象出来就不一样了。我们脑子会根据文字想象出各种震撼的画面。你看这就是想象的魅力。孩子也是一样呀,把文字读给他听,把画面解释给他看,他的脑子里就会自己想象出故事中的蓝天是什么样子?高山是什么形状?小河是笔直的?还是弯曲的?孩子不自觉地沉浸在想象中,你看想象能力不就得到很好的锻炼了吗?

三只小猪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三只小猪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3、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话“谁陪孩子多,孩子就和谁更亲”。父母陪孩子的方式除了陪孩子玩、逛街、旅游之外。读书也是很重要的方式。因为爸爸妈妈陪孩子读书,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读下来,读的过程中孩子有问题,爸爸妈妈耐心的解答。

只要家长能够耐心下来,跟着孩子的兴趣和速度走,孩子是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的。经常这样做,日子久了,孩子肯定更爱粘着陪他独处的家长。说到这里,很多家长会说了,我让孩子读书,可是他坐不住啊。家长们不要着急,这个问题,我们下面马上就能讲到。

4、单纯阅读就是孩子一个人拿着书来读,这是没有互动的。需要孩子对书中内容感兴趣才能进行下去。而上小学之前的孩子是很难主动对书产生兴趣的。所以单纯阅读并不适合小学之前的孩子。而互动阅读呢?由父母带着孩子读书,给孩子讲解书里的内容,随时解答孩子关于书里的疑问。

这整个过程中是互动性非常强的,孩子在这里不但能听到故事,而且想到的各种疑问都会被家长一一解答。你可以想象下,如果有人主动耐心的给你讲故事,而且听故事过程中各种疑问都耐心的给你解答,那你是不是也感觉很爽?所以这个情景孩子也会喜欢,经常这样做,孩子最终喜欢上读书。

好了,上面讲了这么多互动阅读的好处。相信很多看到这里的年轻父母们已经跃跃欲试想要带着孩子进行互动阅读了吧。那么怎么进行互动阅读呢?具体有以下三个方法:

1、阅读中问孩子问题;

2、跟着孩子的兴趣和速度进行阅读;

3、把阅读当成和孩子做游戏;

具体怎么做呢,下面分开来说:

1、在和孩子阅读过程中,为了让孩子主动参与阅读,我们可以提问孩子的问题。比如书上有一只小猫的时候,我们可以问孩子:宝宝你看书上这只小猫和我们家的小猫哪个更漂亮呀?当孩子听到问题后,会下意识地看下书上的小猫,然后再回忆家里小猫的样子,很快就会给出家长答案。

注意哈,这里有一个技巧,就是家长在问孩子问题的时候,问题的内容尽量包含孩子日常接触到的东西,比如刚才例子中问到家里养的猫。因为孩子日常接触的东西,肯定比没有接触过的感触更多、印象也更深,所以问这类东西,孩子会更愿意思考。

三只小猪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三只小猪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读书的时候呢,家长不要有太功利的目的,不要想着:要让孩子学会书里的知识、明白书里的道理、背会书里面的古诗。注意哈,小学之前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而不是让他们学知识。

因为兴趣还没有培养起来,就开始学在孩子看来不知所然的枯燥的知识,他们体验不到乐趣,所以对读书就会越来越讨厌。因此呢,这个阶段的孩子,学知识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那么兴趣怎么培养呢?那就是跟着孩子的兴趣和节奏走,由孩子来主导读书的过程。

比如一本书有几十页甚至几百页,孩子可能只喜欢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而对另一部分内容根本就无感或者看都不愿意看。这个时候呢,家长完全可以跟着孩子的兴趣走,孩子想读哪里就读哪里。

想让家长解释哪个图画,家长都可以按照孩子的兴趣、要求来。另外有的孩子读书速度快,而有的孩子读书慢一些,这些都无所谓,完全可以按照孩子的节奏来。为什么要让家长这样做呢?因为在孩子的幼儿时期,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怎么引导呢?就是要让孩子在读书的时候他的兴趣和需求得到释放和满足,因为人只有在得到满足的时候,才会有被尊重和重视的感觉。

只有被尊重和重视后孩子才有可能会回味、喜欢甚至爱上读书时候的情景,最终爱上读书。

3、在和孩子读书的时候呢,还可以加入很多精彩的内容。比如孩子天生就喜欢的——游戏。之前我带孩子读一本叫《三只小猪》的故事书时,里面的角色有三只小猪和一只大灰狼,在读的过程中,我会问孩子,宝宝你觉得大灰狼会把小猪吃掉吗?孩子说会的。

我故意说不会,然后我说要不爸爸带着你先看一遍书里的内容,知道小猪和大灰狼在想什么。之后你假扮大灰狼,我假扮小猪,我看你能不能把我吃掉好不好?听到做游戏,孩子兴奋得不得了,然后迫不及待地拉着我赶紧看书里的内容。

认真地翻开每一页的图画问:“爸爸,你看大灰狼过来了是不是?”“爸爸你看大灰狼在观察小猪的房子是不是?”还没等我介绍,孩子已经认真地把书上所有的图画都翻了一遍,明白了书上的内容。看不懂的还要我把文字念给她听。

你看这种方式,我只是换个说法,把读书说成游戏,孩子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把读书当成了一个游戏活动,把书当成了游戏中的一个玩具,每次孩子感觉快要输或者没注意的时候,就会再次翻开书,来找取胜的办法。

你看这样长久下去,孩子对书的兴趣会越来越高,对书的兴趣起来了,识字能力和识字量会自然而然地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起来之后,对学习用的各种教科书,也就不会排斥了。

三只小猪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三只小猪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讲完具体怎么做之后,再来讲下哪些不能做:

1、当孩子在玩的时候,不可强制读书;

比如当孩子正在玩玩具的时候,家长不可说:不要玩了,赶紧过来读书。因为孩子正沉浸在快乐中,如果强制他停止享受快乐的事情来读书的话,孩子会把读书放在快乐的对立面,会认为读书是一件无趣、枯燥、被逼无奈的事情,慢慢的孩子对读书的乐趣可能会被这样的情况一次一次的消磨掉。

2、不可用物质奖励引导孩子读书

不要说“读了这本书,我就给你买冰激凌”。当家长用物质奖励作为交换条件引导孩子读书的时候,孩子会认为,读书肯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爸爸妈妈为了让我忍受痛苦才会给我物质奖励。各位父母可以思考下,让别人给你物质回报要求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会不会也本能地认为让你做的事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呢?

所以,家长决定要带孩子读书的时候,可以直接说宝贝,咱们10分钟后再来玩读书游戏吧。简单这样一句话就可以了,让孩子心里有个提前的准备,知道手头上的事情处理掉之后,要准备进入读书状态了。当然如果孩子对10分钟没有概念的话,可以买一个小沙漏,对孩子说,宝宝等沙漏里的沙都落下来之后,咱们来玩读书游戏吧。

好了上面讲完了父母引导孩子读书的困难和互动阅读的好处以及如何互动阅读的一系列问题和方法。各位家长可以按照上面讲解的一步步操作起来。注意引导孩子读书是长期要做的事情,短时间做的话没什么效果,长时间坚持做,无论是在孩子智力、语言能力和思维灵活性上来说效果都非常显著。

所以家长一定要坚持带孩子阅读。让孩子感觉到读书不是偶尔做一次的事情,而是每天都要做的一个有意思的游戏。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孩子就会觉得读书是每日不可耽误的事情,这样从小养成的读书习惯,长大后知识储备、文化素养绝对不会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n/5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