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我12岁,刚上初一,开学没几天做卫生时打了教室窗户的一片玻璃,非常扫兴,老师态度强硬让我赔偿,于是我提笔写了篇日记。后来尝试投稿,没想到很快就发表到《青少年日记报上了》,收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十元稿费和两本样刊。这件事情对于我这个生活在黄土高原偏远山区小镇上的我,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激励。从此我开始了疯狂的写作生涯,在诸多报刊发表文章赚稿费,后来成了一名杂志社的责任编辑。
现在,我年满五十,自学制作视频一段时间后,发现在这个视频泛滥的自媒体年代,还有一个给传统文字留有一席之地的地方:头条,相见恨晚!于是果断放弃其它平台,开始在头条写原创文章。今天是第五天写作,连续产生了三天的收益。下面就我的感受进行一个今昔写作赚收益的对比。
一、写稿形式和收益不同:
以前,报刊是社会文明文化的主要体现形式,人们读纸质书籍满心欢喜,渴望求知,并得到知识和快乐。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作者是被社会尊重的,能发表文章的人数有限而且稿费相对来说很高。比如,八十年代初期一篇诗歌或短文能挣个十元八元,而那时一个人的工资可能只有二十元左右。一次挣半个月工资是什么概念?我收到稿费,会请同学吃饭,就有同学说,他就想不通,写几个字怎么能挣那么多钱?稿费是按每千字付费,比如一千字十元,不足一千字按照一千字计算稿费。到了九十年代,每千字涨到了几十元,人们的工资也上百元了。
现在人人都可以写文章发布在网络上,现在赚取的是广告收益,金额较低,但最大的好处是人人都可以兼职,能挣到工资之外的钱了,劳动挣来的钱,不管多与少都是光荣的。这是优点。
二、得到收益周期不同:
现在是今天写,次日就收到广告收益,立竿见影!
而手写稿件年代呢什么时候拿到稿费呢?首先写作周期慢发表周期长,这导致稿费拿到手是几个月甚至是一年后,靠稿费生活等米下锅非常吃力。具体一篇文章手写需要时间,长篇小说写几年都有可能。想修改的地方重写,有不动的地方需要重新抄写,不像现在电脑改起来事半功倍。写好后投稿,被编辑告知,稿件被安排在第几期,最短是半年后,最长是一年后。稿件发表后,编辑按照样刊样文算字数支付稿费。
三、文章被盗现象今昔同时存在:
我当编辑时,会从信封里拆出自己的作品,投稿者即是抄袭者。更有甚者是我是编辑,有其它报刊的编辑给我打电话,说我的稿件被他们选用,但一查发现已经在其它刊物发表,作者不是我的名字,问我是不是抄袭?我说我给那家刊物投过稿,没人联系我,也不知被更名发表,没收到稿费和样刊。后来我和这位编辑成了好朋友。还有一次是只收到样刊,没收到稿费,我打电话给那家杂志社的主编要我应该得到的稿费,那主编满口答应,后来收到了他的道歉信,信中写的是会补寄三百元的稿费给我。但之后就石沉大海了。遇到这些情况,我这个职业编辑也没办法,走法律程序太麻烦,找上级新闻出版局或文化部?我经常去这两个地方开会或办事,清楚得了解,诸多同行坐在一起时,是接受上级单位的方针政策指导,不可能为自己的一篇稿件一点稿费去找上级处理。所以往往遇到盗用稿件就只好自认倒霉呗。
网络盗作品更容易,你辛辛苦苦做了几个小时的视频,发布出来一分钟就被盗了。我还遇到过一个客气的,给我写信:“我把你的视频用在了某处”给了我他的账号,点开就看到了我的作品,我呵呵一笑,回复“欢迎使用!”不是吗?难得遇到这么客气礼貌的盗贼。
这次我注册头条同步申请了原创保护,科技手段可以减少盗用,这是时代的进步。
现在大家都在网络上写作赚,这种形式的缺点呢?我认为失去了对文字文化的敬仰和器重,文字变成了一种载体,而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n/8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