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 动漫,抖音动漫怎么制作?
真新镇小茂 | 文
研究表明,人类的天性确实倾向于喜爱红色的石头。
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孤高曼波》的出现和其迅速走红,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是的,我也爱赤石
在国内,赛马娘可能是一个你听说过但没看过的动漫IP。尽管它的动画和游戏都获得了很好的评价,且拥有众多忠实粉丝,但对于许多普通的动漫爱好者来说,它的吸引力似乎并不足,时常给人一种“表面热闹,实则冷清”的感觉。
如今的情况截然不同,在抖音平台上,赛马娘的二次创作正迅速成长为最受欢迎的素材之一。你可以看到很多点赞数超过十万的热门视频,而相关话题的总播放量更是超过了250亿次。
有趣的是,关于动画和游戏的剪辑实际上并没有很多观众关注。真正热爱的人群更多的是那些可爱的大头娃娃在地上爬行,嘴里不断发出各种怪异的声音,如“Woooo~”“欧耶”“曼波”等等。
一眼看去,主人公的智力似乎有些异常,仿佛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
视频版
这样:
还有这样:
最近流行的马娘金曲《孤高曼波》备受喜爱,甚至连我邻居王阿姨都能跟着哼唱几句。
Lalala (孤高的曼波),赛马女孩~
在许多情况下,“同人逼死官方”其实只是一种带有玩笑成分的赞美。然而,就赛马娘而言,它的二次创作通过短视频的迅速传播,已经在国内获得了远超原作的影响力。
起初,绝大多数观众都是出于猎奇和好奇的心理点击这些视频。谁也没想到,随着《孤高曼波》的意外走红,原本默默无闻的作者也开始受到公众的瞩目,瞬间成为热点话题,展开了一场令人哭笑不得的网络风波。
01
实际上,赛马娘的二次创作在一开始就呈现出比普通作品更强的抽象特征。BB姬曾对此进行过讨论。大多数社区成员认为,由于cygame对色情二创的限制,玩家们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只能转向其他途径来寻求发泄。
最初的赛马娘表情包仍然紧密围绕原作,主要在二次元的圈子内流行,玩梗的方式也没有过多脱离原著。然而,随着抖音博主如“一根华仔”的崛起,赛马娘的meme开始突破原本的界限,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抽象层面。
根据网络消息,一位名叫华仔的未成年学生去年年底开始在抖音和B站上活跃,制作关于赛马娘的抽象短视频。与他类似,其他制作马娘二次创作视频的创作者大多也是学生,他们也在去年底陆续崭露头角。如果用传统体育的理念来理解,他们可以被视为马娘二创领域的“黄金一代”。
“黄金一代”的创作理念可以归纳为:随心所欲,毫无顾忌地将各种无厘头的梗强行应用于马娘角色,呈现出一种在繁重学习和工作压力下的疯狂之美。
可以将它比作一场混搭风格的美食实验,比如在辛辣的麻辣烫里加入香甜的蜜糖,或者将新鲜的生鱼片融入到米饭粥中,甚至试图逐字逐句复刻经典的汉堡配方。四川和日本的食客看到这样的创作,恐怕会气愤地想要跟你算账。
然而,在抖音上,他们确实实现了创新,将一些冷门项目转变为热门爆款,简直可以比拟将学术论文转化为高价出售,或是将王源打造成全国禁烟大使。赛马娘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最受欢迎的网络搞笑模拟器。
在他们的影响下,赛马娘成为了网络文化中的搞笑典型,他们把本来就带点沙雕的梗进一步搞成了更搞笑的版本。马娘出场的情节无需什么深奥的寓意,仅需让观众共同发笑,这就足够了。当东海帝皇与诗歌剧模仿李佳琪,在直播中对那些嫌“哈基米”价格高的观众进行调侃时,现场很少有人能忍住笑声。
纯真如马儿的姑娘们,在山中能够听见形形色色的声音。“哈基米哈基米”是雪豹的叫声,而“呵呵呵呵呵”的笑声则是猞猁发出的。
其实并没有规定马娘不能与其他游戏进行合作。
在二次创作圈中,许多马娘频繁出现并被赋予了独特的人物设定。经过三次骨折后重生的游戏角色“东海帝皇”,在二创中被描绘成一个热爱跳跃、沉迷于《迷你世界》的活泼角色,仿佛得了多动症一样。
可爱的“诗歌剧”虽然付出比任何人都多的努力,却依然无法抵挡二次创作带来的冲击,最终变得像个智商超过160却无能为力的傻瓜。
随着马娘二次创作的日益流行,某些低质量的梗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关注与传播。
类似于“哈基米”,“曼波”同样源自剧中角色的常用语,大致可以理解为日语中翻车鱼的含义。
然而,曼波在被二次创作者们单独提取之后,逐渐演变成了“傻瓜”的象征。相比之下,“哈基米=小猫”的说法似乎更加容易让人接受。
在曼波、哈基米和私人幽默的持续轰炸下,刚刚过去的7月份,抖音博主“一根华仔”新增了近200万粉丝,涨粉速度在所有抖音博主中名列前茅。
显然,尽管赛马娘的主要观众集中在B站,而非抖音,但有一项数据显示了两者之间的差距:华仔在抖音的粉丝数量竟然是赛马娘官方的36倍。
02
赛马娘的二次创作欣欣向荣,成为了抖音和快手内容蔓延的又一实例,最终影响了整个互联网。这并不是个别现象,毕竟短视频的用户基础庞大,已经渗透了国内互联网的绝大部分,因此相关内容难免会被营销号转载,并通过用户的分享在各个社群中传播开来。
热度往往与节奏相辅相成,完整的故事绝不可能如此简单。在这股热潮中,华仔表现得格外兴奋,他在粉丝群中高调表示,“买新电脑的钱可都是来自制作视频的收益”。甚至还放出豪言,声称自己的作品比赛马娘的官方内容更受欢迎,“要不是我制作的视频,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赛马娘这个游戏。”
华仔的高调行为迅速引发了争议,赛马娘的粉丝们开始在论坛上表达他们的厌烦情绪。许多用户以抹黑赛马娘角色和破坏社区氛围为由,纷纷举报华仔的账号。与此同时,VRChat社区也决定下架用于制作3D动画的赛马娘模型。
更有甚者,甚至发起了对华仔个人的攻击,使用了一种盒状武器。
在经历了一年的日更压力后,华仔终于在7月20日决定暂时停下更新。
然而,就在赛马娘的粉丝们准备庆祝时,围绕华仔的风波,舆论场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赛马娘官方宣布:免费推广活动来袭!
华仔:做视频攒人气!
正常人:有趣!
二次元的小警察:我不太喜欢你们拿赛马娘开玩笑,那可是我的老爸!
"二次元小警察急了"这样的嘲讽语句在评论区频频出现,显示出对赛马娘粉丝的不满情绪。
赛马娘的粉丝们的怒火,其实是可以理解的。试想一下,如果你心爱的角色被恶搞成一个傻乎乎的大头满地打滚,并且这还广为传播,谁能不生气呢?但是,另一些人则会觉得,二次元圈子里你好像经常在玩“牢大”和“坤坤”的梗,肆意调侃科比和蔡徐坤,结果到你们自己身上却变得不乐意了,这又是为何?
各自坚持己见,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道理,谁也无法说服对方。围绕华仔的讨论,从最初的抽象搞笑,逐渐演变成“反二次元派”和“二次元捍卫者”之间的对立。本来已经逐渐被遗忘的“哈基米”梗,如今再次被人提起,迎来了新的关注与讨论。
毕竟在面对“敌人”时,我们就应该毫不留情地揭露他们的弱点,并加以剖析。
如果华仔选择隐退,事情的发展大概率会和其它网络争议相似,随着关键人物的离开逐渐淡化热度。然而,赛马娘的粉丝们的阶段性胜利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7月25日,就有人制作了新的小马模型,并将其免费发布到了网络上。
仅仅过了一天,华仔便激动地宣布了自己复出的消息。然而在评论区中,似乎已经没有多少人关心抽象二次创作的乐趣。不论向下翻动多少,都只能看到对“二次元小警察”的嘲讽评论。
从华仔的角度来看,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一些事情。有时他能通过打赏赚些零花钱,有时则只是为了寻求乐趣。谁也无法预料事态会演变成这样热闹的局面。对于他本人来说,这或许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受到如此关注,感到兴奋也是正常的—再说他还是个在校学生。
反对他的赛马娘粉丝,实际上并不一定是在针对华仔本人。他们大多数只是对心爱的角色遭受无底线的侮辱感到厌烦,对那些跟风传播的路人表达不满,希望这些现象能够尽快消失。唯一有效的方式,便是从源头上阻止华仔等人发布新的视频——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合理的诉求。
冲突依然持续,对立情绪愈演愈烈,和解的可能性似乎遥不可及。如果说华仔风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或许只能是:人类之间真正理解彼此的那一天,很可能永远不会到来。
-END-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n/57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