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云
最近,有关淘宝销量展示规则进行了微调,新品展示的方式由以前的已售件数改为了关注度。在首次上架30天内,系统将展示商品的已被浏览人数,浏览人数越高,商品曝光率也会相应增加。
为什么淘宝将新品销售规则由已售件数改为关注度?长期以来保持稳定的流量规则为何会突然发生改变?双十一前淘宝计划进行哪些重大举措?这次改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对于淘宝商家来说,这种变化会有什么影响?
也许这篇文章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曾被挤压,被迫流亡的中小商家
这是一场变革,也可以看作是淘宝的一次重大转变。曾经,强势的淘宝似乎对中小商家不屑一顾,整个流量机制对他们来说并不友好。
20年前,中小商家成就了淘宝。值得一提的是,当阿里巴巴在2014年在美国上市时,站在C位的8位敲钟人里,有两位正是淘宝店主。
不过,随后淘宝天猫开始将关注重点和政策重点转向品牌商家。
大品牌商家具备自身的流量优势,因此它们在淘宝天猫等平台上能够保障平台用户活跃度和高GMV,这一点不言而喻。
2011年10月,张勇宣布升级商家管理系统,将6000元的技术服务年费一下子提高至3万元和6万元。这一举动直接影响了中小商家的生存空间,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通常会将品牌知名度和商品销量视为他们信任的关键指标。
对于那些没有强大品牌支持的产业带商家来说,仅凭借展示过去30天的销量,很难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因此,他们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建立信任和吸引顾客。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中小型商家很难让他们的新产品获得曝光,因此他们只能将商品销售渠道转到淘宝和拼多多上。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拼多多凭借着中小商家实现了赛道突围,依靠低价、深耕下沉市场,竟然成长为了电商领域的第三极。淘宝等许多电商公司未曾预料到这一点。
一转身,淘宝泪湿眼。浪子转身,毅然出发。
浪子回头,淘宝为何突然发力?
随着存量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淘宝开始加大在扶持中小商家方面的力度,以期赢得他们的支持,并吸引之前流失的商家回归淘宝平台。这一举措旨在与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展开竞争。
淘宝早已认识到中小商家的重要性。近年来,为了吸引中小商家,淘宝平台也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举措。
淘宝今年成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中心,致力于支持创业者和中小商家。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五月份宣布淘天集团将进行战略调整。
张勇宣布辞去阿里董事长和CEO职务,而蔡崇信和吴泳铭将接任。
马云认为阿里巴巴过去的做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他主张阿里巴巴电商应该“回归淘宝”,并为淘天集团指出了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
重新改写后的内容:
其中,回归淘宝低价策略,开始与拼多多展开竞争,以吸引更多中小商家提供更多低价商品。
在实施新战略和政策吸引的作用下,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在今年的618期间,淘宝推出了“百万新商造星计划”,并专门推出了中小商家专场“淘宝好价节”。结果显示,有超过256万个中小商家在618期间的成交额超过了去年同期。另外,也有118万名中小商家实现了“1万元成交”的小突破,其中6.8万名商家加入淘宝的时间还不到3个月。
此外,淘宝还在积极推进“百万新商计划”,为符合条件的商家提供全方位的助力服务。该计划包括流量扶持、广告补贴、免息贷款和贴身客服等十余项实质性支持措施,旨在帮助新店铺快速实现百万销量目标。
从这些“微调”可以清楚地看出淘宝对中小商家的友好支持,以及对提升消费者体验的坚定决心。
当前,整个电商行业对于中小型商家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淘宝为何突然让中小商家占据主导地位呢?因为他们依然有能力重塑中国商业生态。
中小型企业反应速度快,对平台能够推出热门商品。特产、零食等品类的供应链较短,因此中小型企业往往能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和较低的品牌溢价。
“6·18”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在淘宝上,薄款马面裙、防晒工装裤、挂脖衬衫、泡酒杨梅、防臭鞋垫、奶油风家具等6万多个小众需求,成交增速超过100%。
阿里应对消费趋势变化的必然方向,也是建立健康繁荣的平台生态的必经之路。
如何抓住淘宝红利,中小商家应如何应对?
掘金淘宝,中小商家怎么做?
每次规则的更新都意味着新机遇的出现。
中小卖家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应对淘宝规则的变化,并且从中获益。首先,他们可以不断了解和学习最新的淘宝规则,确保自己的店铺和产品符合平台的要求,避免受到处罚。其次,他们可以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以此赢得顾客的信任和好评,从而增加店铺的曝光和销量。此外,他们还可以积极参与淘宝平台的活动和营销推广,提升店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顾客关注和购买。通过这些方法,中小卖家可以更好地抓住这一波“东风”,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笔者认为,在接下来一到两年的时间里,中小型商家可能会迎来非常不错的发展机遇。
基于了解到的内部消息,可以观察到淘宝系的运营现在采取了一项新举措:为了帮助那些经营有困难的商家,他们将会支付讲师费用,提供免费的诊断服务,以解决商家在流量、产品和转化率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这个政策只是众多策略之一,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许多类似的政策推出。
商家们今年都把短视频作为重点推广内容,许多店铺都选择将店内的核心单品和次核心单品制作成微详情视频,然后上传主图,并利用推广工具来增加曝光。
今年的618各类商家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些中小型商家通过发布微详情短视频,一个月的销售额可以增加1-3万左右;中等规模的商家大致可以增加5-10万;而品牌商家则实现了大约20万的销售增长。
因此,短视频和直播都是中小型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
我觉得中小商家在产品层面的最大优势是他们灵活多变,能够面面俱到,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
因此,对于中小型商家来说,关键在于生产差异化的产品。
商家必须清楚一件重要的事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脱颖而出,做出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永远比提供同质化的商品更有前途。
每个商家的顶级商品销量都会遇到瓶颈。与其卷入同质化竞争中,不如开拓新思路,选择走差异化道路,打造个性化原创商品。这样的商家能够在较长时期内巩固自身的市场优势,并不用担心来自刷单拉动自然流量的恶性竞争。
除了淘宝,我建议中小商家也可以考虑在多个渠道上展开业务。从618促销活动可以看出,其他电商平台也在积极支持中小商家,不断推出各种优惠政策。京东的“春晓计划”和618“减负增收”大礼包都针对中小商家,而抖音电商也为中小商家设立了专门的运营团队。
当前,宏观经济正出现弱复苏迹象,这种环境下更加宽松的经营平台更容易受到中小型商家的青睐。
如果淘宝向你递橄榄枝,你会怎么回应呢?
写在最后
一个企业从领先地位跌落到关停,可能只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因此阻止市场份额继续流失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整体互联网流量趋于稳定,淘宝正在积极应对新的平台竞争格局,努力迎接挑战。
也许,淘宝与其他电商平台之间的“中小商家争夺战”才刚刚开始。未来20年的淘宝,对中小商家的需求将会非常重要。
吸引新商家入驻并推动中小商家发展,减少商家流失,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淘宝还需要应对更多的挑战。
在挽回之后,如何为商家赋能,让中小商家在平台赚到钱,提供一个精细化流量运营、数据管理的基础设施,是对淘宝新的考验。这将是对淘宝应对的新挑战,需要提供有效的基础设施,以帮助中小商家在平台上获得更多流量并更好地管理数据。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n/52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