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项目有哪些,碳中和项目种类?

2024年6月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了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这次博览会旨在全面展示低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探索方向。

本次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包括主题展览、系列论坛和贸易对接三大板块。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与其中,集中展示他们的成果和创新。这些企业围绕着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等主题,展示了最新的技术、产品以及解决方案,如虚拟电厂构建、绿色金融、绿色技术、可持续发展方案等。

电力行业正朝着“绿色”转变,消费者也在积极响应这一变化。

在步入上海黄浦区近500平方米的展区时,我看到了低碳“绿”与科技“蓝”的结合,呈现在上海市首个碳达峰碳中和数字化管理平台上。这个平台以数据汇聚、数据应用和数据普惠为核心,专注于碳排放数据收集、任务管理和场景应用等方面。它以“一库两图三场景(1+2+3X)”的方式,展现了黄浦创新特色的碳达峰碳中和数字化管理平台。

据了解,黄浦区一直处于虚拟电厂建设的领先位置。早在2016年,该区就启动了全国首个商业建筑虚拟电厂示范项目,并于2022年发布了全国首个商业建筑虚拟电厂技术文件。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黄浦区的虚拟电厂平台已接入了155幢商业建筑,覆盖率超过了50%。这些建筑已经被纳入上海电力需求响应常规调度资源,累计调度超过了2000次,相当于50万千瓦的负荷。单次最大的负荷削减达到了50.5兆瓦,柔性负荷调度能力超过了10%。

近年来,我国虚拟电厂的发展势头迅猛。作为能源互联网聚合服务商,港华能源于2023年6月获得了深圳虚拟电厂聚合商资质。港华能源的展台工作人员向第一财经表示,目前,公司已在全国23个省份完成了124个零碳智慧园区的落地,并投资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1.8GW,为超过2000家工商业客户提供能源综合服务。

港华能源利用其庞大的工商业客户资源,整合了大量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站、智能空调、冷热电多联供等可调节负荷资源,作为虚拟电厂调度运营的重要基础。同时,港华能源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虚拟电厂核心技术,包括负荷预测、最优调度等,并与腾讯共同开发了数智化能源生态平台——TeraPlanet(碳汭星云)。通过虚拟电厂软件和“碳汭星云”平台的数据汇接和算力支撑,港华能源能够有效确保虚拟电厂经济高效运行。

“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是上海市在实施垃圾分类后推出的首个生活垃圾末端处理项目,每年可产生8亿度的电力,并且有望每年减少碳排放超过38万吨。该项目由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牵头组织了一笔为期20年的银团贷款来提供资金支持。

2023年6月,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联合上海环交所等机构,推出针对绿色产业小微企业的“碳普惠”金融服务方案。该服务方案围绕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资产共同建立了价值认定机制,并引入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为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性担保增信。这一举措旨在为上海市的绿色产业小微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实现了首笔“碳排放权质押+政策性担保”业务的落地。

巴斯夫在最近的碳博会上展示了一款新型高性能水性阻隔涂层纸杯。这款纸杯采用了巴斯夫的水性成膜分散体JoncrylHPB,以实现热封液体阻隔效果。与传统的聚乙烯(PE)淋膜纸杯相比,使用水性涂层的纸杯不仅易于分解,而且可以更容易与纸张纤维分离,从而可以直接送入造纸设备进行再利用。这一技术推动了纸杯的“生产—使用—回收—再生”全链路体系,实现了一次性纸杯的可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一次性纸质包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巴斯夫汽车工业涂料与印刷包装行业树脂负责人张玺告诉第一财经,基于HPB系列的技术在市场上是相对较新的,并且已经在本地实现了生产。他说:“上个星期,我们在华南地区(广东惠州)又投入使用了一条新的生产线。这项技术有助于造纸厂实现对原生浆的部分替代,目前我们正在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推向市场。”

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引入新技术,而“绿色技术”正是为其赋能的重要支持。

“绿色技术”已成为制造业的主要趋势,其节能和减少碳排放的特点为制造业带来更多解决方案。

巴斯夫催化剂业务负责人李学礼在本届碳博会上告诉记者:“化工领域中超过80%的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都需要使用催化剂。这些催化剂不仅有助于提高原料制备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减少碳排放。”

李学礼表示,我们公司最新研发的X3D硫酸催化剂在这次展示中首次亮相。 这种催化剂采用了透空式结构,能够根据客户的特定条件和需求进行定制,包括催化剂的填充式样、纤维直径和导向。经过定制后,这种催化剂能够增加反应器产量,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并且降低能耗。

李学礼指出,除了这些产品,绿氢脱氧剂、甲烷干重整催化剂和电子甲醇催化剂也是我们的核心产品。绿氢脱氧剂主要用于氢气和氧气的净化技术,可以促进芳烃和烯烃的形成,并最终应用于电子汽油(E-Benzin)和可持续航空燃料。而甲烷干重整催化剂则可在干重整技术中使用,有助于降低蒸汽用量,将水碳比从原先的2.5降低到1.5。

巴斯夫最近展示了多项低碳生产工艺的取得进展,其中包括全球首座大型电加热蒸汽裂解炉。据悉,这一示范装置于今年年初在巴斯夫路德维希港一体化基地落成并投入生产。相比传统蒸汽裂解炉,该技术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预计能够减少至少90%的碳排放。

绿色技术不仅在化工领域发挥着作用,同时也为制药厂家实现了产能突破。比如,以丹参酮为例,传统药厂的生产设备非常庞大,仅磺化反应这一步的装置就需要占地120平方米、车间高度5米;而采用了超限制造技术的一套原料药连续制造系统占地不到4平方米,高度也仅为2.5米。这一点是由第一生化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的。

在超限制造技术下,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反应器,它由12~30块自主研发的微纳化工芯片组成。这些紧凑的芯片内进行着生产丹参酮的磺化反应,由于微纳化的设计,反应停留时间从原先的120分钟缩短到了2.5分钟,同时单位酸用量减少了66.63%,单位废水减少了56.14%。

“根据该负责人的说法,这项技术颠覆了传统原料药生产方式,采用基于微流的药物连续制造形式,有望提升产业效能。他还表示,这种新型制药方式更符合未来制药工业的趋势,具有节能、高效和安全的特点。”

传统制造企业正在通过绿色技术实现转型升级。应良智董事长告诉记者,上海宝月碳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利用CCUS(碳捕捉)技术将捕捉来的二氧化碳进行烟气脱硝、纯化后再制成干冰,供应给国内外的食品和消费品厂家。

国家电网在展台上展示了他们的“电碳因子数据支撑平台”,该平台利用国家电网的电力数据,包括电源侧发电数据和碳排放数据等,用于计算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一系统已经在国家电网的27个省市公司成功应用,并将为未来的二氧化碳减排提供技术支持。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n/54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