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nuc闲鱼上为什么便宜,闲鱼上买cpu?
前言
大家好,我是钱韦德。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闲鱼战记的第五期,这次要登场的主角是英特尔首款高性能NUC——骷髅峡谷。
虽然这个系列节目主要聚焦于二手闲鱼平台,但我想提醒大家一个重要的观点:节目中介绍的商品不一定会便宜,且不一定具有高性价比。选品过程并非以实用性为重点,而是我想分享一些我认为有趣和好玩的产品。之所以选择闲鱼,是因为这个平台的价格相对较低,但有些带有特定信仰的收藏品,其价格往往不菲。如果购买全新的话,我担心自己会因为花费过多而连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承担不起。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于我们中老年人来说,硬件的性能未必是最关键的因素。毕竟我们可能一周都不会使用它一次,而每次的使用时间也顶多只有2分钟左右。因此,诸如曾经的强大性能、上市时的独特之处等各种吸引人的卖点,往往能在我们的购买决策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什么买骷髅峡谷
回到正题,为什么会选择购买第一代高性能NUC骷髅峡谷呢?其实,我本来是想入手第二代的冥王峡谷!原因是在寻找冥王峡谷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骷髅峡谷,那时候我根本不觉得这个搭载英特尔核显的机器会吸引我,我的目标是独特的AI合体产品8809G啊!
虽然AI合体听起来颇具吸引力,但8809G的体验却让我失望透顶,简直是翻车翻得一塌糊涂。首先,安装驱动成为了一大难题。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如何为8809G配置驱动的教程,但英特尔和AMD都没有提供合适的驱动,仿佛这款产品根本没有父母管。其次,正常运行软件和打游戏时频频闪退,我用了一天便毅然选择了退货。从那时起,无论英特尔的高性能NUC如何宣传,我都不再感兴趣。直到有一天,群友催我去闲鱼发布我的使用经历……
在我闲逛闲鱼时,偶然间看到一款骷髅峡谷,价格仅需1200元左右,对一款地道的英特尔信仰产品而言,这简直是太划算了!即使它的性能不算太强,作为一个摆件放在书架上也不错嘛。更何况,我记得自己火的第一个视频就是关于NUC的,这让我觉得这或许是命中注定的(也可能是闲鱼的阴谋)。我已经为购物的理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是时候去闲鱼大展身手了。经过一番翻找,眼睛也差点累红了,最后我以998元的价格成功购入了骷髅峡谷。
外观介绍
先从外观分析。机身的正面由6颗内六角螺丝紧固着一块塑料面板,左侧具有六边形蜂窝状纹路,而右侧则装饰有英特尔高级产品特有的骷髅图案,例如英特尔的730SSD。
底部配备了一块铁制底板,设计有涡轮风扇的进风口,带有防滑胶垫和规格标签。此外,还有安装VESA挂件所需的转换螺丝孔。遗憾的是,我在闲鱼上淘到的产品并未附带相关配件。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IO接口的配置。在前面板上,从左到右依次是电源开关、SD卡读卡器、两个支持5Gbps的USB3.0接口,其中黄色的接口支持PD2.0快充功能,接着是3.5毫米耳机插孔和红外接口。
红外接口非常适合用于电视盒子或者那些不易手动操作开关的设备。然而,考虑到我家里有很多遥控器,我还是决定放弃这个选择。
背面从左到右依次为CPU散热器的风扇出口、电源接口、音频输出端口和千兆RJ45网络接口,使用的网卡型号为i219LM。接下来是两个支持5Gbps传输速率的USB 3.0接口、miniDP端口、Thunderbolt 3接口以及HDMI 2.0接口。
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这个雷电三接口,它不仅支持高速数据传输,还能连接显卡扩展坞,让黑苹果用户大为欢喜。最后,我们来看看左右两侧的设计,六边形的蜂窝状通风网孔在寒冷的冬季能够为小强提供一丝温暖。
仔细看看我们配备的电源,来自台达,支持100-240V的宽电压输入,输出电压为19V,电流为6.32A,额定功率达到120W,体积与设备相仿,非常便于携带!
内部拆解
从外观上就能看到这些细节,现在我们来打开内部看看情况。
只需拧松底部的四颗防掉螺丝,就可以轻松取下底部面板。由于骷髅峡谷以套件形式出售,因此我们需要自行安装内存和硬盘。
可扩展性设计相对简便,支持安装两条DDR4笔记本内存和两条规格为PCIe 3.0×4的NVMe硬盘,兼容的硬盘长度为2280和2242。侧边是CPU散热器,配备了双热管和单个涡轮风扇。
接下来我们将另一面翻转过来,卸下骷髅头侧的六颗内六角螺丝后,会发现下方是一块金属盖板,里面的无线网卡天线均安置在这块板上,想必这是用来提升机身的坚固性。
在卸下铁板上的四颗螺丝后,我们便能够将整块主板拆下。CPU、南桥以及其他芯片都位于这一侧。当时的南桥无需散热,真是一个纯粹的时代。
打开散热器,可以看到核心处理器——i7 6770HQ,它配备了当时英特尔最强的集成显卡锐炬Pro580,最高频率可达950MHz,并自带128MB缓存,这也是骷髅峡谷在性能方面的一大亮点。
性能测试
我们已经对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现在来评估一下这款i7的性能表现。首先,我们运行了CPU-Z,评分大约在370分左右,这个成绩大致是第12代处理器的一半,接近于第4代非K版i7的水平。考虑到这是一个六年前的笔记本CPU,我认为这样的性能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
由于鲁大师的评分系统进行了调整,许多人对新版评分还不太了解,因此引用了一篇来自值得买的文章。根据文章,CPU的评分大约在73000分左右,而核显的鲁大师跑分在31000分左右,这让人联想到GT1030的性能。不过,英特尔的驱动支持似乎不太理想,实际使用中可能无法与GT1030相提并论。因此,这款机器的理论性能可以看作是第四代i7 4770与GT1030的组合。或者说,它的表现类似于一个R5 2400G,尽管2400G的CPU性能略逊于i7 4770HQ,但在显卡性能上却有显著提升。
接下来,我们对两款游戏进行了简单测试。在古墓丽影:暗影的最低特效720P下,平均帧数为23帧,这已经低于可玩标准。如果连这个经过优化的游戏都表现如此,那么其他的3A大作就更让人失望了。
功耗和噪音
在掌握了骷髅峡谷的基本性能后,我们接下来关注其功耗和噪音表现。我分别记录了三种状态下的功耗、噪音和温度表现,具体情况如下:空闲状态、观看B站的H264编码4K视频,以及高负载的烤机测试。结果如下:
首先谈到功耗,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电源输入端的功耗分别为18瓦、56瓦和86瓦。其中,最高的86瓦只能维持几秒钟,随后就会因CPU温度迅速达到100度而下降。
在噪音方面,设备在三种不同工况下的噪声水平分别为39分贝、43分贝和49分贝。空闲状态时的噪音几乎与周围环境噪音相当,非常安静。然而,由于其超薄设计,稍微施加负载后,温度就会迅速上升,噪音随之增加。因此,可以说,只要使用电脑时,噪音水平一般会保持在45分贝以上。
最后谈到温度问题,在三种不同的工况下,CPU的温度分别达到了57度、79度和100度。由于散热系统不足,空闲待机时的温度几乎接近60度,稍微使用一下温度就上升到80度。因此,整体的使用感受基本上与笔记本差不多,这也是小型主机在设计上的一个无奈之处。
总结
尽管6770HQ的理论性能在行业中仍然有一席之地,但实际体验上,个人认为与第12代处理器的差别并不明显。毕竟我使用的仍是一块SATA接口的SSD,完全算是中老年玩家的配置。目前售价大约在1000元左右,实际上就像是一个大号的电视盒子,也可以用来搭建HTPC,偶尔玩玩小游戏。如果你对设备的体积有要求,或者和我一样希望拥有一个独特又有趣的小玩意儿,那么这款产品还是挺合适的。性价比和实用性方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随意了解一下。好了,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下次再见,拜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n/5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