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刘的阅读题答案,快手刘阅读快手刘的原因?

再说说1943年北京其他说相声的地方

当时北京可以听到相声的地方还有很多。但都是与其他节目合演的,号称“每晚演出的是什样杂耍”。如“新罗天”也叫劝业场,在前门西河沿路南(如今已重建,我在门口看了一下,好像尚未营业)。常年在此演出的是高德明、绪德贵两位先生。他们说的也是“净口相声”。

1943年我没见过侯宝林先生在启明茶社演出。听侯先生是后两年的事。如他在王府井凤凰厅演出。接近1947年了,他在西单游艺社演出。他都是演大轴。演压轴的多是单弦泰斗荣剑尘先生。此外接连演出的倒顺序是小彩舞骆玉笙)、谢瑞芝、王佩臣良小楼谭凤元、架冬瓜、快手刘、汤金澄以及后起之秀孙书筠花小宝闫秋霞等。说老实话,今天已无这种“十样杂耍”的演出,太可惜了!我今天真正思念的演出形式,只此一种。这种形式,可供各种爱好者饱耳福、眼福。

说起侯宝林对相声事业的贡献,我觉得他的“说学逗唱”的“学”与“唱”,是不应该被忽略的。与他当时齐名的马三立先生、常宝堃先生我想都应该认同此点。我就以他演出《戏迷杂学》这一天的演出为例,说说他的“学”所达到的高度:

那一天荣剑尘先生在他之前演出。演出之前交代:那天演的是荣先生自己刚刚作词配曲的节目(准确的曲名我记不清了,好像与《海棠》有关),是第一次演出,与琴师还有“协调磨合”的意味。荣先生演毕谢场刚进后台,侯宝林就没有伴奏原词原调地唱着荣先生刚唱完的曲目走出场来。他唱着走出四五步了,观众才反应过来,原来他是在后台早已强听强记了。所以观众立刻给了他个碰头好。掌声之后,他自己圆场说:“我这是东施效颦,决不侵犯荣老的版权。”说后又是一阵笑声。

接着正式演出《戏迷杂学》了。在节目中通过演与唱分别把马连良唱腔的“潇洒”、谭富英的“华丽”、周信芳的“苍劲”、李少春的“醇厚”都表现出来,使观众继听他学了“荣单弦”之后,又大饱“京剧流派”的耳福,实在是最高最难得的享受。我觉得最为难得的还有:笼统的说“马”、“谭”、“周”、“李”的唱腔特点,大家都觉得是那样。但是具体的如何体现在唱腔中侯先生都能一一结合着唱进行说明。这一点是许多戏曲专家都力所不能及的。

十分遗憾的是此后只见他演《戏剧与方言》等节目,未见他再演《戏迷杂学》。愿今日的相声专家,对“如何把侯先生的‘学’(不指太平歌词)做深入的研”,侯先生的“学”一定会对相声界的后起之秀有启发。此稿写于2014年,转眼8年过去。今日翻箱底才翻出来,迟到发表(那时常宝华先生还健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n/15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