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和运营岗位常常被认为是辛苦且琐碎的工作。作者曾从事产品经理工作,后转向运营岗位已有2年时间,经历了许多痛苦的琐碎工作。她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总结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在这个职位上已经呆了两年,最近也有一些新的感悟想分享一下。
今天我们来谈谈做运营时最大的误解!
一、如何从琐碎里抽身?
面对琐碎的工作,其实是许多运营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虽然难以量化,也不容易呈现系统性的业绩。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相信一直在从事运营岗位的同学都会有类似的感受:
- 自己一天到晚打杂,忙着解决琐碎的事情,没什么系统性的产出。
- 感觉运营的门槛好低啊!好像随便一个实习生也可以做?
- 那我们的价值在哪里?前途在哪里?
作为一个在产品领域工作了十多年的老手,我最近转到了运营岗位上。随着最初的新鲜感和激情逐渐消退,我也开始逐渐感受到了这种困惑。
有一次,我发现了一个与OKR指标无关的数据指标波动很大,需要快速找出原因。那时数据团队的人手都很忙,我对此也很感兴趣,所以花了不止两个小时的时间,最终找出了隐藏的原因。
在这项工作中,每天都会有其他部门前来寻求帮助,可能是关于系统bug或操作人员的失误问题。因此,每周都需要有人负责在线上值班,以确保我们能够及时地回应并解决问题,而不会影响客户的体验和利益。
二、这类工作有多重要吗?
从根本上来说,解决客户和业务部门真实存在的问题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从打工人的角度来看,好像这些工作并不那么重要。通常来说,它们与OKR并不直接相关。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在写年终总结时,这些任务的工作量可能只值得一句话的描述:日常工作主要涉及xx产品和xx模块的数据指标变化情况,指导相关团队进行日常优化;并对客户反馈的产品bug进行修复。
就觉得每天都很普通,没有取得激动人心的成就。
在许多团队负责人看来,这些工作似乎不那么值得花费精力,但实际上有人需要来完成它们。因此,运营岗位需要招募一些人来处理这些日常的“低价值”任务。
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来处理这些事情,未来是否会受影响?
我并不觉得情况那么绝望,这是我对这些事情的看法:
运营是商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无论是实现核心目标还是保障客户体验,这都属于运营的职责范围。因此,运营是必须要认真对待和执行的工作。
打工人需要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来平衡日常产出和核心产出。日常产出包括完成常规任务和处理琐碎事务,核心产出则是指关乎工作重要性和长期发展的任务和目标。为了平衡这两者,打工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制定优先级:将任务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排序,优先处理核心产出,然后再处理日常产出。
2. 时间管理:合理分配工作时间,为核心产出留出专门的时间段,避免过度耗费在日常产出上。
3. 技能提升:通过学习和培训提升自身技能,提高核心产出的产出效率和质量。
4. 拒绝干扰:避免过多的琐碎事务干扰核心产出,保持专注和高效率。
5. 定期总结:定期检查自己的工作成果,确保日常产出和核心产出都得到合理的关注和处理。
这样,打工人可以更好地平衡日常产出和核心产出,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有两点心得:
1. 二八原则
无论有多少琐碎的事情,我们每天都要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关键结果(OKR),将与OKR相关的事情视为最优先处理的事项。例如,每天安排固定的两个小时专门处理这些事情。当琐碎的事情找上门时,我们可以不那么及时地处理,因为我们已经投入了大部分精力在OKR相关的工作上。在有余力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琐碎事情来处理,因为对这些事情感兴趣,所以处理起来不那么枯燥。也许通过这些事情的处理,我们还能发现一些意外的新信息。例如,有段时间我喜欢帮忙排查bug,是因为我想通过这个机会熟悉平台的产品架构和研发实现逻辑,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
2. 从琐碎里抽身思考
如何寻找基于本质的、可规模化和自动化的解决方案?这可能是发展项目并实现业绩的新机会。
琐碎的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这些琐碎事情变成我们无法思考的工具,就像西西弗斯每天都要推着石头上山一样。
在忙碌的日常中,即使只抽出10分钟,我们也可以思考着如何摆脱琐事,这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我来分享两种解决方法:
尝试自动化和规模化的解决方案:
我个人经历的数据归因需求最初只是一个临时性要求。随后,我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名为“自动化归因数据能力建设”的专项项目。我逐步将手工归因的逻辑转化为自动化处理的能力,从而实现了节约成本的效果。以后,这一过程就不再需要我的介入,这不仅能够节约昂贵的人力成本,而且还能更快速地呈现问题的根本原因,让需求方能够自行解决。这就是一举两得的好处。
2)找到本质解法:
问题往往并不止于表面所呈现出来的那些。要真正摆脱“治标不治本”的困局,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举例来说,如果系统中反复出现的 bug 或人员操作失误问题,与偶发的问题相比,显然更值得我们引起警惕。这些问题很可能预示着系统设计或操作流程存在着某种重大缺陷。针对这种聚类现象,我们可以通过数据证实其影响的程度。一旦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区域,我们可能需要重新设计这个场景,毕竟我们曾经有过类似的项目经验,不是吗?
其实,琐碎才是世界的真相,抽象是人为的归纳。运营的琐碎工作,有价值,只要我们善于把琐碎变成一种杠杆、一类桥梁,一样可以做出好的业绩。
专栏作家
那位作者名叫然阿姨,她是微信公众号"然阿姨的产品课"的专栏作家,擅长产品经理。她曾在鹅厂、搜狗、瓜子等公司工作过,拥有12年的互联网产品经理经验,曾在大中小公司都有过工作经历,参与了日活用户达千万的产品,也经历了数次的从0到1的产品打造过程。
该文章的原始来源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平台,使用了CC0协议。 Unsplash是一个免费的高质量图片库,为用户提供了各种主题的照片,并且这些照片都可以免费商用,无需署名,无需向摄影师付费。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n/52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