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集团统一授信
集团统一授信是银行对整个集团客户的风险承担能力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这种方法能够整体掌握集团客户的履约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供统一的授信额度。在这一总额度内,银行可以灵活地为各个子公司进行具体的授信操作,从而有效地降低授信风险。
【产品定义】
集团统一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向整体集团客户提供的一种综合性授信服务。在这种模式中,集团总部作为授信额度的主要承载方,而其下属的分公司和子公司则具体负责各项业务的债务。银行在进行授信时,会同时考虑集团的整体风险以及各个业务主体的个体风险。
集团统一授信是银行为有效管理对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而实施的一项措施,旨在对集团客户进行统一的授信资源承载能力评估。
银行可以向集团总公司提供授信额度,并将该额度授权给旗下的分子公司使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银行针对总公司和各个子公司分别进行营销时所产生的高额营销成本。此外,借助集团总公司的整体影响力,银行能够深入接触一些大型集团,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为整个集团的成员企业提供营销服务,提升整体营销效率。
【政策依据】《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进一步通知》(银监发〔2016〕42号)
三、优化授信审批流程。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清晰界定新增授信、现有授信展期及滚动融资的审批标准、政策和流程,并依据风险暴露的规模和复杂性,设定不同层级的审批权限。若集团客户的授信总额超过资本净额的10%或单一客户的授信总额超过资本净额的5%,则应被视为重大风险暴露,此类授信需由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进行审批。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风险管理的需求,制定适当的大额风险暴露管理政策,但不得低于上述规定的标准。在评估大额风险暴露时,应将具有经济关联关系的客户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和集中度管理。经济关联性是指一方的破产可能会对另一方的偿债能力产生显著负面影响,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一方为另一方提供大量担保、一方是另一方主要产品的购买者且难以寻找替代者、一方的现金流大部分来自与另一方的交易等。
[分析]特大型企业集团客户是银行不可忽视的重要客户群体。商业银行对这些集团客户的态度可谓复杂,一方面,银行对此类客户感到欣喜,因为它们通常伴随着庞大的资金运作和良好的关联效益,可以为银行带来批发营销的机遇;另一方面,银行也对这些客户心存顾虑,因为它们的透明度较低,内部交易关系复杂,一旦出现风险,可能会导致连锁反应,给银行带来严重的损失。
因此,集团客户的信贷额度需要进行统一管理。目前,各大商业银行正在探索如何对集团客户进行综合授信,从而在总授信额度之内开展各项业务。这种方式有助于从整体上了解集团客户的信用履行能力,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授信风险。
【适用对象】
1. 许多大型集团客户正在加强对资金的集中管理,集团总部负责系统内的外部融资管理。国资委旗下的石化、电力和电信等大型企业都开始实施严格的集中资金管理政策,旗下公司不得单独对外融资,所有融资行为都需在总部的统一调控之下进行。在此模式下,流动资金贷款通常由集团的财务部门集中借贷和还款;票据融资则由总部划定额度,各子公司在这一额度内,与总部指定的商业银行进行融资操作。这一模式势必将成为未来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主要资金管理方式,商业银行需要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2. 国内银行普遍采用“大总行、小分行”模式,总部负责全系统资源的集中配置。同时,许多大型集团客户也倾向于实施“总部集权、削弱分支机构”的管理策略。因此,银行选择集中统一的信贷审批方式,旨在与企业管理模式相匹配。
3.一些资金管理高度集中的集团公司,例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联通新时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及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营销建议】
1. 许多集团客户开始加强对其内部成员单位资金的集中管理(成员单位的资金采用收支两线管理或账户限额管理)。国资委已明确规定:“中央企业需强化对下属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所有大额资金的对外支付必须获得总公司的批准。”那些管理更加严格的集团公司甚至要求下属单位提前报告采购计划,由总公司统一进行对外支付。大型集团客户的资金集中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银行能够有效地把握这一变化,重点营销各大集团客户。
2. 营销的对象应聚焦于那些经营管理规范、对其系统内公司实施高效集中管理的集团公司,特别是国资委下辖的中央企业和大型外资机构投资的中国企业等。典型的例子包括:中资企业普遍采用的“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资金限额管理”模式;而外资企业则倾向于使用如“松下电器集团”和“通用电气”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
推荐网站: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址为:http://www.sasac.gov.cn。
【所需资料】
授信所需的常规资料一般与普通贷款要求相似,通常需要企业提供相关文件和信息。
(一)集团公司规章制度及其组织结构图。
(二)经过年检的三合一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去年年底及近期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
(四)提供授权委托书,以及法人和负责人的身份证原件与复印件。
(五)关于划分集团信贷额度的通知函
(六)各个子公司的信贷资料
(七)银行所需的其他相关文件。
【产品优势】
1. 便利而高效的合作模式,使得大型企业客户能够快速获得银行各个分支机构一致的全面服务。
2. 集团公司将代表整个系统申请统一的信用额度,并进行统一的信用内容商谈。这样可以享受到银行批发利率的优惠,具体体现在贷款利率和提前还款便利等方面,同时也有助于减少集团与银行之间的谈判成本。
3. 集团公司在内部实施信贷额度的细分,各下属公司可以在地方银行独立利用这些额度。同时,总公司能够随时监测旗下企业的信贷使用情况。通过统一的集团授信,能够增强集团总公司对成员企业整体负债的管理能力。
4. 授信额度的决策权由总部集中掌握,而子公司仅具备授信的使用权,形成了一种灵活适度的集团授信资源管理机制。
5. 整体授信模式与统一操作标准。根据对某企业集团的整体状况及其未来发展前景的评估,由商业银行总部制定针对该集团的授信政策及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各个分支机构则协调一致、规范化地为客户提供服务,这有效降低了集团各成员单位与银行单独洽谈所产生的高额合作成本。
6. 风险集中管理。商业银行对客户的风险进行集中管理,旨在防范由于多头授信而引发的风险失控。通过便捷且高效的综合合作模式,确保集团客户能够迅速获得银行提供的全面、规范的服务。
7.通过这种模式,集团总公司能够更好地加强对整个集团的融资管理,从而有效防止集团的贷款失控。统一授信作为一种创新的整体授信形式,极大地方便了跨国企业集团获取银行的整体性和全面的授信支持以及金融服务,以促进其全球扩张。
8. 综合评估,关注个体差异。在评估过程中,应同时重视整体集团的实力,同时也需充分考虑集团内各成员单位的具体信用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以实现全面协调的评估。
[点评]
1. 各大集团客户正在加强对资金的集中管理,集团的总公司负责系统内的对外融资。大型国有企业,比如石油化工、电力和电信等,正在实施严格的资金集中管理,旗下公司并没有独立的融资权限,所有融资活动都需在总公司的统一管理之下进行。在这种模式下,流动资金贷款通常由总公司的资金部门负责统一借款和还款;票据融资则由总公司分配额度,子公司在这个额度内需由总公司指定的商业银行进行相关操作。未来,这种管理方式势必成为大型企业资金管理的主流,商业银行需要给予充分重视。
2. 在国内银行业中,普遍采取“大总行、小分行”的模式,总部负责全系统资源的集中配置。同时,许多大型集团客户也倾向于采用“总部集中、分支机构权力弱化”的经营策略。银行选择统一的授信方式,实际上也是为了与企业的管理模式保持一致。
【业务流程】
1.集团总部向银行总行提交信贷申请书。申请书需包含具体的业务需求、合作方的范围以及集团的整体情况说明。需要阐明集团内部成员之间在股东权益、资金运作、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并提供集团的财务报表以及主要分支和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
2.商业银行总行负责审批,确定集团总部及其各成员单位所使用的授信种类、额度、期限以及具体的合作形式。
3. 经审批同意后,中央银行与集团公司将签订统一的集团客户授信协议。如需提供担保(抵押),可由中央银行与担保人统一签订担保(抵押)协议。
4. 总行已通知各分行,各分支机构对于已经划分授信额度的集团旗下分公司和子公司,无需再进行重复审查,可直接开展相关业务。
【风险控制】
中国的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上普遍倾向于服务大型企业客户,然而,这类客户群体也是风险发生的高发区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1. 集团的信息透明性不足。对于集团客户而言,主要的问题在于关联交易数量庞大且资金流动相对复杂,这使得商业银行在评估集团客户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时,难以准确确认其信息的真实性。此外,银行很难全面了解集团客户的整体贷款情况及其内部担保关系。
2. 缺乏信用意识。某些大型企业客户通过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等方式故意逃避银行债务,增加了银行风险管理的挑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sum.cn/58868.html